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活动

王金南:生态文明改革与实践典范之蓝天保卫战

编辑:  时间::2024/8/12 14:16:51

《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14期刊载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的署名文章《生态文明改革与实践典范:蓝天保卫战》。全文分享如下↓↓

生态文明改革与实践典范:蓝天保卫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持续推动生态文明体制全面改革,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有幸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新时代十年的生态文明改革与创新,蓝天保卫战就是这项重大改革与实践的典范,赢得世界广泛赞誉,惠及十四亿人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上升,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雾霾”成为当时最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之一。

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以改革之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2013年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作为国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的纲领性文件,揭开了蓝天保卫战的序幕;此后,分别在2018年和2023年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走向深入,提出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方案,特别是建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制度。10年期间,推进了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电力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清洁运输行动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减排工程,有力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深入开展重点污染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污染攻坚,全面强化科技能力支撑和监测网络建设,形成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洁空气行动体系和政策制度,创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尽责、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中国模式。我作为科技工作者,有幸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史性变革,深感与有荣焉。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伟大创新和实践。

2013—2023年,我国在GDP增长78%、能源消费量增加37%的情况下,实现全国PM2.5年均浓度下降54%,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82%,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世界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中也史无前例。据统计,2015—202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6.3%、37.3%、21.4%。北京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32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58天降至8天,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北京奇迹”。

从“蓝天白云”到“繁星闪烁”,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持续增强,幸福感明显上升。“APEC蓝”“冬奥蓝”“阅兵蓝”,中国蓝天保卫战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一次次惊艳了世界,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认可。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表明,中国在7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与美国在30年间减少的空气污染相当。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时任联合国环境署代理主任的姆苏亚女士在评价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进展时说,“中国在应对国内空气污染方面表现了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在推动自身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也致力于帮助其他国家加大行动力度。中国领跑,激发全球行动来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蓝天保卫战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制度创新和实践伟力的成果。通过接续实施三个“大气十条”,瞄准关键症结,深入推动能源、产业、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实施污染深度治理,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从千万吨级降至百万吨级,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下降,这是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的根本原因。一是推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7.4%降至55.3%,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中近三分之二来自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稳居世界第一。二是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累计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钢铁产能3亿吨、水泥产能4亿吨、煤炭产能超过10亿吨;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有6.3亿吨粗钢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三是推动交通结构轨道化电气化发展。大力推进“公转铁”,2023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达50.3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累计淘汰老旧及高排放机动车超过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均实现国四到国六“三级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构调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不仅显著提升了我国空气质量,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

看到喜人成绩的时候,我们仍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挑战重重的关键阶段。大气污染治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方面,我国发展已进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阶段,如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背景下,进一步挖掘减排空间,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并缩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境差距,成为摆在我们环境科技工作者面前需要重点攻关的课题之一;另一方面,在“双碳”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背景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总抓手,如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既是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也为向纵深推进、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战略机遇。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一是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要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突破关键技术,支撑降碳与减污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打造碳污协同共治样板区和新范式;三是要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强化法治保障,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在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的同时,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蓝天白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面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是党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直接的回应,也是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要求。我将一如既往投身到这场久久为功的战役中去,并为建设清洁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大美中国,江山如画,未来可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