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委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黄宝荣:建议先行先试建立“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特色创新试验区”

编辑:  时间::2020/5/26 15:52:31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指出,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19年8月,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对民勤生态特区建设给予肯定。2020年1月,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河,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

  黄河上游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下泄流量、保障西部生态安全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多年来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发展失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区域。目前,迫切需要在黄河上游有特殊性、代表性的流域设立创新试验区,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为全流域建立适应水资源条件的产业布局摸索经验、提供样板。

  一是以生态治理推进产业布局。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面临的关键问题。位于黄河上游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白银市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业绩,为共和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欠账多,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一度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和实行流域限批的城市之一。白银市境内一级支流祖厉河是有名的泥河,年均入黄水量只占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46%,年均入黄泥沙量却占黄河上游的39.58%,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20万吨,水质常年为劣V类。为此,将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污染防治等生态保护与“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进一步论证黑山峡开发方案,为流域生态要素转化为生态产品,实现区域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做好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以水定需倒逼产业结构调整。黄河流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水的问题。黄河上游大都处于干旱地区。“87分水方案”的指标性缺水已经成为上游城市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在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谋划打造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以及循环化工产业和煤炭储运交易转化等基地,疫情后通过发挥大工大农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倒逼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以节约水资源提升综合效益。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黄河节水,首在农业。黄河上游实施了景电工程等几十处大中型高扬程提灌工程,但由于灌区渠系老化失修、渗漏严重、土壤盐碱化加剧,迫切需要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带,探索通过高扬程灌区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山封禁区搬迁修复等措施,争取流域内用地指标横向交易,推进综合治理,提升综合效益。

  生态就是经济。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脆弱,几百年前就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兼具上中游和内陆河特征,但有大工大农优势,在黄河上游具有特殊性、代表性,2017年已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常委黄宝荣建议:

  一、在黄河上游白银市建立“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特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创新试验区),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写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列为专项支持,从国家层面予以整体推动实施。

  二、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创新试验区倾斜支持。谋划实施祖厉河全流域泥沙治理水土保持以及黄河上游现代化高扬程灌区扩能提质、老工业基地矿区生态恢复治理、革命老区与老工业基地并存区域生态补偿等工程。及时调整创新试验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为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支撑。

  三、以建立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创新生态综合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体现治理和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试验区要按照区位功能和资源禀赋,谋划创新试验区产业布局,实行产业分区、差异化发展,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升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建设“生态、安全、文化、数字、幸福”新黄河。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