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里的真情——农工党北京大学委员会口腔医院支部社会服务小记
编辑: 时间::2025/3/27 10:09:06
2024年8月2日,邓旭亮(前排右二)率农工党北京大学委员会赴贵州省大方县中医院进行“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调研活动。
北京一家福利院内,每餐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孩子们都会主动寻找自己的牙刷。尽管有的孩子年龄不大,但他们都在努力培养“饭后刷牙”的好习惯。在这里生活的,都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这家机构10余年里已帮助过200多个孩子。有的已被收养,拥有了自己的家。
这家名为北京爱心蓝天之家的福利机构,是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北京大学基层委员会口腔医院支部(以下简称“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的服务对象。多年来,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持续举办各种口腔健康宣传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延伸活动纵深度扩大群众受益面。在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持续帮助下,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可以得到免费的口腔检查和治疗。其中,有几个孩子的唇腭裂手术也是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的。
2024年是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的“社会服务年”。推动口腔健康科普走进福利院,只是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诸多社会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带领农工党党员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赓续优良传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推动凝聚共识、建言资政、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帮扶让心贴得更近
朔黄铁路(连接山西省忻州市和河北省沧州市)属于典型的山区重载铁路,由于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其修建的自然环境十分艰苦。去年12月,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3位党员专程到此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现场百余名朔黄铁路沧州职工及朔黄铁路沿线5市22个县站点千余人通过网络同步收看。
从牙齿对确保全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到牙周病的病因、症状、预防以及治疗,从牙周病和系统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到龋齿不及时治疗带来的危害和后果,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把每一场社会服务都落实到细微处,参与活动的每一名农工党党员均竭力通过讲座、义诊等形式,把科学注重口腔健康意识传递给更多人。
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副主委、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牙周科副主任医师乔静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挂职。挂职期间,除协助当地做好医政医管和公共卫生等工作外,她也在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中医院口腔科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帮助当地进一步扎实基本功、提升临床操作能力。
“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意识,为老百姓多做些实事,是我们支部每一位农工党党员的共识。”乔静表示,挂职期间她就作了多场讲座积极宣传口腔健康理念,并在区委统战部大力支持下,对接联系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进行义诊。在乔静看来,门头沟人口相对集中、流动人口少、病人群体稳定,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开展如口腔疾病等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与其他学科合作。我和护理学院的万巧琴还准备在门头沟选家社区医院,进行慢病管理体制方面的尝试。目前,已有数十位疑难患者转诊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专家会诊和治疗。”
过去一年间,和乔静一样,以自身实践推动社会服务工作的农工党党员还有很多。如农工党党员刘雪楠参与策划西部地区残疾儿童口腔疾病防治项目,为昆明不少于百名残疾儿童提供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龋齿充填等一站式口腔疾病防治服务;农工党党员敖洪威赴黑龙江省鸡西市口腔医院参与口腔种植公益活动并义诊等。除此之外,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还积极推动农工党党员参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CSDDI)策划的“数字星火系列公益活动”。作为CSDDI会长的农工党党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主任刘峰,则注重提升全国各地基层口腔医师的数字化诊疗能力,致力于让数字化口腔医疗技术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口腔健康科普、口腔健康检查、口腔教学指导……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社会服务工作越做越扎实,也持续收获着受惠群众的口碑。随着帮扶活动持续开展,多地基层口腔领域的体系、技术、模式、管理上也随之迎来创新。“我们将持续发挥农工党北大委员会资源优势,支持和帮助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邓旭亮说。
打造“家门口”的口腔科
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区的贵州大方,是农工党中央的定点帮扶县。去年,在邓旭亮和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主委、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医师孙燕楠等组织下,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4次奔赴贵州大方县、威宁县等地展开口腔健康帮扶。
“口腔是毕节、大方医疗服务的薄弱学科。”孙燕楠回忆起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调研初期的场景:当地有群众以为牙坏了只能拔掉,还有一些人并不知道医院设有口腔科。在她看来,诊疗设备水平、专业技能培训、优化医疗资源等是基层口腔医院面临的共性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当地的医生成长起来,由技术“输血”向“造血”转变,是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医疗帮扶的核心。
去年5月,农工党北大委员会派出4位农工党党员专家,赴贵州省毕节市参加农工党中央开展的定点帮扶调研活动,其中3位专家来自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他们深入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开展口腔科专业指导帮扶,践行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模式,助力推动黔西等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速人才培养。
去年8月,农工党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农工党贵州省委员会开展医联体帮扶座谈会,并推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贵阳市口腔医院进行医联体签约。据了解,医联体建立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范管理等方面给予帮扶,可协助贵阳市口腔医院建立完整的远程会诊体系,为贵阳开通疑难复杂病例转诊绿色通道,还能开展辐射贵阳市周边的远程会诊服务。
帮扶更加精准,群众好评如潮,激励着农工党党员们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农工党党员王巍表示,她在福利院陪孩子们做游戏时,经常被问到:“下次你还会来吗?”这一幕让支部农工党党员们形成一个共识:社会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给予”,更在于“联结”,要用爱和专业架起桥梁,让善意与希望双向流动。
“医疗卫生工作是关系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础保障工作之一,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实践精准医疗帮扶理念和模式,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我们还会继续把社会服务做深、做实、做好!”孙燕楠代表农工党北大口腔支部用承诺回答了孩子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