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两会声音】张其成委员:关于从基层医疗机构开始逐步推进“全民免费医疗”的提案

编辑:  时间::2023/3/11 21:41:55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民免费医疗”关系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人们最担心有两点:一是全民免费医疗国家财政能不能承担得起?二是全民免费医疗之后还能不能看得上病?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75593.6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20718.5亿元,占27.4%;社会卫生支出33920.3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20954.8亿元,占27.7%。人均卫生总费用534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6.5%。从统计公报的数据看,卫生支出分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部分,如果“全面免费医疗”个人的部分都由政府来承担的话,要多负担2万多亿。但实际上账不能这么算!所谓“全民免费医疗”,并不意味着个人完全不出钱,也不意味着完全由财政负担,而是一种保障水平很高、个人支付比重很低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全民免费医疗的关键是改变医院现有的医疗费用制度。医疗费用应该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个人缴纳适度的医保金,放进医保基金的大池子里。然后由医保基金和政府财政来共同维持医院的运营。要切断医患之间的金钱交易关系,回归纯粹的医疗关系,让医院和医生不再为了挣钱创收而过度医疗,这样就会大大节省医疗费用支出。

至于全民免费医疗之后还能不能看上病的问题,从多国的“免费医疗”经验看,有一套科学的医疗保健制度来杜绝小病大医、有病不能医、小病上大医院、大病进不了大医院等情况发生。

为此,特建议如下:

1、解除公立医院创收盈利压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要明确政府办公立医院的责任主体,公立医院要去市场化。政府要保障公立医院的投入,包括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医学科学研究、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薪酬等均由财政保障,让公立医院能够心无旁骛完成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2、通过整合医保基金与财政资金开展免费医疗试点。据国家医保局答复: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10元,占年度筹资的64%。建议继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统筹使用好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采用“基本医疗保险先支付+财政兜底”模式,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医疗费用。让医院、医生和患者都没有财务压力。避免将财务压力转移到医院和患者任何一方。财政资金要保证医务人员的体面收入,医生的收入和用药、检查等费用彻底脱钩。

3、严格执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患者看病要严格遵循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基层首诊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线。小病在基层医院解决,大病由基层医院转到大医院。目前全国各地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的医保报销额度普遍都提高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建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免费医疗,减少就诊手续,拿药、治疗都不用交费,由医保基金预先支付。

4、要极大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和薪酬待遇。社区医生、乡村医生等基层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承担着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病的防治,以及公共卫生、家庭签约服务等工作。医学院校要将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发展重点方向,扩大全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鼓励基层医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充分发挥医联体的制度优势,通过上级医院专家“传帮带”、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上级医院要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院指导。要大大提高基层医生薪酬待遇,让他们有尊严,这样才能留得住人。(中国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