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春分时节,春困连连?农工党党员教你这样调理才能告别“春困”

编辑:  时间::2025/3/21 9:29:42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年的春分是3月20日。春分节气,昼夜平分,随之昼长夜短,自然界阳气渐升,万物开始复苏,但冷暖空气频繁交替,天气变幻无常,随着气温逐步上升,暖湿气流活跃,降水量增加,南方开始进入春雨季,北方降水概率也明显上升。

自春分开始,很多人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嗜睡、食欲不振等现象,被形象的称之为“春困”。春困与春季气候特点及人体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春分时节,昼夜平分,自然界阴阳趋于平衡,但人体需要时间适应这种变化。在五脏中,春季对应肝脏,肝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促进气血运行,若肝气郁结或疏泄不畅,会影响气血运行,脏腑失于濡养,出现精神不振;在五行属性中,肝属木,脾属土,若春季肝气过旺,木克土,导致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从而引发疲倦;随着降水的增加,湿气升腾,湿邪困脾,也容易导致运化功能减弱,导致气血生成及脾运化水湿功能减弱,导致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现象。

针对春季的特点及形成春困的常见原因,中医学有一套完整的预防调整方法:

1、保持情绪舒畅:春季对应肝脏,肝属木,在志为怒,主疏泄及藏血,春季肝气旺盛,情绪容易波动,影响肝脏调畅气机的功能,导致气血运行失常。音律中的角音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抑郁及焦虑情绪。而且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具有很好的疏肝理气,缓解情绪的功能,在情绪波动时,可以自行按摩,方便有效。

2、起居有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春分时节应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合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困倦。

3、饮食有规律及节制:春季进食食物应少酸多甘,肝对应酸,脾对应甘,补益脾土,预防肝气过亢,克治脾土,导致脾气受损。春分时节湿气重,应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茯苓、芡实等,帮助改善脾胃功能,祛除湿气。

4、自我按摩保健:如按摩太冲穴,疏肝理气,调节异常情绪;按摩百会穴(头顶正中),有助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按摩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可以缓解头痛、头晕。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有助于健脾益气,增强体质。按摩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刘建桥,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农工党海淀区委委员,北京市海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