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委要闻

【提案摘编】农工党北京市委建议加快智慧医疗发展,推进健康北京建设

编辑:  时间::2020/4/8 2:36:16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捕捉、研究和分析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责,提案内容涵盖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呈现出提案结构更加优化、提案质量显著提升、提案数量趋于平稳、及时运用提案助力疫情防控的特点。

为更好地以公开促质量、促监管、促落实,即日起,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将通过“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提案摘编】栏目,摘登部分提案内容。您还可以通过北京市政协网站【网上提案点评】栏目,对已公开的千余件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进行点评打分,并留下您对所关注提案的具体意见建议。

感谢您对市政协提案工作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关于加快智慧医疗发展,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提案》

智慧医疗,作为智慧城市在民生领域的重要应用,对于方便居民就医、加快健康北京建设、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作为全国首善之区,聚集着一流的信息产业、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海量的诊疗数据,在智慧医疗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发展现状却不甚理想,亟待深入开发。

从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再到营商环境的营造,农工党北京市委从四方面循序渐进提出建议。

现状

01 政府缺乏顶层设计。

对场景应用、产业发展等缺乏系统布局,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各自行动、无序发展。

02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医疗机构之间缺乏相对统一的软件管理模块和信息化互通平台,条块分割。作为智慧医疗重要载体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严重滞后。

03 高新技术有待突破,复合型人才不足。

智慧医疗涉及的健康数据精确采集、安全传输等技术,还有待突破。智慧医疗领域人才,多在上海、杭州和深圳等地聚集,北京地区行业人才相对不足。

04 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政策依据。

健康医疗行业在法规政策方面具有强监管和“求稳定”的特征,一般慢于技术的创新应用。政策法规的滞后和不确定性为从业者带来较大风险,减缓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北京市在智慧医疗和产业发展方面政策不足,地区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多是外地大型企业驻京机构或建立于某个单独产业链端的单一型服务企业,尚未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营商环境。

目的

智慧医疗作为发展智慧城市和实践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集合“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对合理优化健康产业资源配置,提高健康产业供给质量与效率,提升民众获得感,早日实现健康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维度推动智慧医疗,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是深化医改和服务群众的有力支撑,是健康政策和全面监管的基础保障,是模式转变和现代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创新驱动和经济增长的潜力领域。

分析及建议

01完善顶层设计

引导行业主体有序参与智慧医疗发展

由市政府牵头,建立经信、卫健和科委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的专项工作机制。结合首都发展实际和资源现状,做好智慧医疗顶层设计,明确智慧医疗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任务、标准、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引导、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企业等有序参与智慧医疗的布局和建设。在顶层设计出台前,原则上应暂停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新建项目,减少无序投入。

02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体系建设

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智能化发展

参照先进城市经验,以北京市卫生信息系统、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为基础,使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代码,按照“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原则,推动建立市区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平台包括医疗服务、健康档案、疾病管理、全民健康体检、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血液信息等类别模块和相关数据,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依托人工智能、5G、区块链、可视化、可穿戴设备等先进技术,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提供信息化、智慧化、精准化的综合应用。

同时,推动智慧医疗在基层先行先试。探索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运营服务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基层卫生云应用体系,促使条线化业务围绕基层卫生进行全面共享、协作、融合。

03成立专家委员会

完善人才体系建设

积极引进、挖掘医疗信息化相关领域人才,组建首都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为智慧医疗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健康医疗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引领产业融合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04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政府为主导、专家团队为核心,编撰制定涵盖智慧健康医疗行业规范、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建设信息标准应用平台,健全标准测算、安全审查、等级保护和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等。在税收、准入门槛及经营范围等方面给予行业优惠和支持,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发展核心龙头企业,为全产业链提供保障。

加快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制定互联网医院审批和管理制度,对“在线医院、在线医生”等互联网诊疗活动资格进行审查。制定医疗健康数据管理和开发规范,对普通医疗和干部保健分类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和有效使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