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张其成委员:推进“中医生活化”让中医药博物馆“活起来”

编辑:  时间::2024/3/11 14:51:29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

“‘中医生活化’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医守正创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成为现代民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举措。”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接受中国网中医频道专访时说,中医药学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健康医学,“中医生活化”的目的就是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的心身健康。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最重要的是解决人的观念问题、认知问题,当前较为明显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从中得到解决。另外“中医生活化”也应列为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还要加强中医药博物馆建设,让中医药博物馆“活起来”,包括让中医药文物“活起来”、中医药古籍“活起来”、中医药非遗“活起来”。

今年全国两会,张其成委员带来三项提案:一是《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要关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依托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健全认知系统教育;二是《关于让中医药博物馆“活起来”以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提案》,要构建完善的中医药博物馆体系,通过文物保护与接触式体验,满足广大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场景体验和精神诉求;第三是《关于推进“中医生活化”造福全民身心健康的提案》,要系统整理并研读中医经典,编制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指南,打造中医生活化的传播队伍等。

张其成说,关注人格教育的根本是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并且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整体呈上升趋势。“当前的社会环境是多维度对青少年产生压力的,因此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持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成长环境中关注健全人格的培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辩证、平衡、转化的价值观,从‘唯分数论’向‘人格教育’转变。”张其成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人格教育的作用不同于药物治疗,它并不直接针对心理问题本身,而是生命的整体提升和超越,认知提升了,思想转变了,心胸就开阔了,心理问题也解决了。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特别是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得到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发展”。“然而目前中医药博物馆面临体系建设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博物馆与老字号非遗的联动机制缺乏、民办博物馆运营困难以及资金来源不足、藏品和技术基础薄弱、展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等问题。”对此,张其成建议推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项,实现“一馆两址”布局。建议国家发改委加快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立项审批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基本建设并投入运行。同时,建议尽快腾退和恢复北京“太医院”,将“太医院”建设成燕京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主馆之一与新建主馆形成互补。

目前中医药老字号共有190多个,其中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苏州雷允上、广州陈李济、山东“东阿阿胶”、山西广誉远等,它们历百年风雨而不衰,每一家中医药老字号留存着独特的传统技艺以及商业精神、医德信仰。张其成还建议设立“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博物馆”,一站式整合和呈现中医药老字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建立中医药博物馆与“非遗”的联动机制,设立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保护中医药非遗活态传承,让非遗和老字号在博物馆“活起来”。同时推进“中医生活化”研究,厘清中医药养生历史演变规律,总结中医健康养生的理论方法,提炼出易于当代民众接受的健康养生的基本内容。建设高标准“中医生活化”传播平台,培养“中医生活化”传播队伍,推进并规范“中医生活化”相关产业发展。

“国家对中医药的大力支持掀起了社会层面的‘中医热’,也相对激发了质疑中医、反对中医的声音,因此对中医理论体系中‘人’概念的理解进行深化和普及也势在必行。”张其成说,中医药的发展最终还要回到中医药的“根”上,不仅要尊崇“大医精诚”更要重视“大医习业”。中医中易学的思维就是教人如何保持全面健康的指导思维,因此研读经典,坚持中医的核心思想,不仅能够帮助培养人的情志、保持身心健康,更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中华民族走好文化自信道路的重要要素。

(来源: 中国网中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