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孙铁英:来自抗疫一线老兵的建议
编辑: 时间::2020/5/28 16:19:05
在5月26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上,播出了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北京医院呼吸科教授孙铁英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驰援武汉的感人事迹。作为一名有着38年从事呼吸病医疗工作经历的老大夫,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孙铁英在今年两会期间关注了哪些议题呢?……
孙铁英于2003年参加了抗击“非典”的工作,在这期间参与不明原因肺炎直接报告系统建设。2019年参加了国家卫健委鼠疫疫情应急处置和防控专家组的工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已经61岁的她第一时间就请战驰援武汉。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孙铁英和北京医院的同事们就投入了战斗,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的50张病床。接诊病人全部是危重症患者,多数是老年人,伴有多脏器损伤。为了让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救治,孙铁英和其他专家们迅速研究出了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案,并且快速制定了专家会诊制度,所有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都会经过专家的研究讨论、总结经验。面对危重症患者,孙铁英和同事们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救治的目标。作为一线的一名医生,她深深地体会到在战胜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国家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个生命的体制优势。
在这些工作中,她有很多感受,对如何应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重大急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时间极为重要。孙铁英认为,应建立国家层面的医生直报制度。临床医生是传染病患者的最早发现者,只有第一时间将发现这类病例的情况报告给国家卫健委,才能为采取有效措施赢得时间。建议在《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按照属地原则报告基础上,建立临床医生向国家卫健委直接报告的制度,国家卫健委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甄别并及时应对。
“在武汉出现疫情的早期,大量病人滞留在发热门诊,不能及时收治,一个重要原因是核酸检测速度慢。”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孙铁英表示,应建立规范的重大急性传染病诊断方法,提高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她建议,有一定传染风险的地区要大量增加检测试剂、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提高检测和诊断的能力。
此外,针对如何降低医护人员被传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等问题,孙铁英建议,要抓紧研发传染病接诊、核酸检测和护理机器人,提升传染病诊疗能力和效率。